欢迎访问呼伦贝尔市科学技术协会
今天是:2022年3月13日星期日农历王寅年二月十一
首页 >榜样就在身边

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徐伟晶

发布时间:
2023-05-22 09:36
来源:
科普部
作者:
阅读:
1729
分享:

徐伟晶2018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专业,拥有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知识特长为我从事青少年科技辅导工作及开发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才是发展科技的硬道理,徐伟晶每年都会去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提高自我的生产技术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了较为敏锐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较为成熟的创新项目市场价值观。

一、做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探索人

2014年开始创业主要攻关文化在高科技中的应用项目,为了提升文化的科技应用水平不畏创业艰难,结合专业内容研发各项软件为了补齐技术短板与各大院校及区内知名科技专家建立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开发若干应用型软件并取得了软件著作权及专利权,其中在2020年申报内蒙古自治区级科技攻关项目“北方三少民族非遗产演示系统研发项目”通过自治区科技厅审批准、2020年自主研发的“呼伦贝尔非物质文化遗产VR演示系统”入选呼伦贝尔市科技局的资助项目库,2018年全国科普影像节辅导海拉尔区新海中学的《桦树皮的防水防潮特性》作品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一等奖。2022年申报冬季冰雪项目VR实景体验系统v1.0答题管理系统V1.0、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巴制作技艺VR演示系统V1.0、发明一种纸巾架均获得软件著作专利及使用新型专利。其中研发的“国家级非遗围鹿棋”的小程序开发投入公共文化场馆受益人达十万人次,推动了地区文化在科技中运用的科普效果。

二、让生态科普在娃娃中落地生根

为了更好的让生态科普工作在青少年中落地生根,2020筹划建设呼伦贝尔植物生态科普馆获得民盟内蒙古区委的高度认可,通过自筹申请各项资金的方式建成呼伦贝尔生态科普植物标本馆两处,分别是鄂伦春旗科技馆生态科普标本馆、呼伦贝尔市科技馆生态科普标本馆,建馆面积千余平,科普受益人数十万余人,为地区的生态科普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徐伟晶不仅仅是一个科普传播者,在发挥企业社会价值中,同样积极奉献,无论是抗击疫情、脱贫攻坚还是关爱留守儿童中都处处发挥自我价值。抗击疫情中累计捐献5.6万余元,脱贫攻坚帮助建档立卡人员脱贫致富10户,间接带动再就业人员700余人。经过实践及团队的努力徐伟晶带领团队获得了各项荣誉201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官方授权单位、内蒙古治区重点小微文化企业、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呼伦贝尔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呼伦贝尔市巾帼脱贫示范单、呼伦贝尔市和谐劳动关系单位;中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示范基地。

徐伟晶2018年获得“海拉尔区首届海拉尔英才”、2018年获得“第四届海拉尔区道德模范”、2019年荣获呼伦贝尔市图书馆“星级志愿者”、2019年荣获“全区农村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2019年获得“海拉尔区首届草原英才”称号、2020年荣获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荣获“呼伦贝尔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荣获民盟中央“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

在呼伦贝尔市进入创新联合体,目前与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出一份力量。

徐伟晶同志在科技工作中,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北方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系统。将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三少民族的非遗项目应用数据库技术、博弈计算机技术、AR3D 建模技术、语音技术为技术支撑点将众多即将失传或难以传承的非遗技艺进行保护,同时研发演示推广系统,解决北方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受环境影响难以保护和传承的痛点,达到既保护又传承的目的。项目研发过程中申报软件著作权 3 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 1 项。 北方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系统研发中有很多属于传统技艺项目,其保护内容与目的是让民众了解该项技艺的制作过程与步骤,因此利用非遗中心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结合智能语音技术及现代互联网开发技术设计出在大数据背景下采用非结构化文档中选取句子作为智能交流方式,该项技术通过对自然语义的理解学习,再借助信息网络数据,可以在瞬间对大量的知识素材进行归纳,进而很好的向民众讲解技艺流程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解决信息求助,直接感受到贴心的知识信息服务。

研发呼伦贝尔非遗数据AR(增强现实)互联网交互展示平台、VR全景视频交互系统,并获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系统充分挖掘整理、有效保护传承呼伦贝尔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传承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形成具有呼伦贝尔文化特色的产业竞争优势,将历史的责任与现实的需要有机统一。通过数字化展示技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内容的形式展示在公众面前,可以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手工艺被广泛传播。通过数字展示技术的互动、动态的特征,可以让这些手工艺制作变得生动有趣,更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徐伟晶一直致力于科技文化的创新与开发,公司已为海拉尔区级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她深知非遗传承人虽手工技艺娴熟,但传播及受众人群受限,如果借助科技力量,希望将民族文化传播的更深更广。徐伟晶开始培养若干名科普文化讲师,通过科普文化的宣传推广及学习,从两年的公益宣讲到社会购买服务。广泛地将科普文化以多种式走进校园、走进社区。通过科学技术与民族文化的创新结合,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非遗文化,爱上科学技术、爱上发明创造。2021年参与完成植物生态科普馆建设工作,希望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